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畲族银酒杯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畲族银酒杯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三月三雅称?
三月三,古称上巳节,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。
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,中原地区自古有“二月二,龙抬头;三月三,生轩辕”的说法。在1300多年以前,这是个很隆重的节日。
为什么叫上巳节呢?古代以“干支”纪日,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,谓之“上巳”。魏晋以后,该节日改为三月初三,故又称重三或三月三。
《后汉书·礼仪上》:“是月上巳,官民皆絜(洁)于东流水上,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为大絜。”
这个节日诞生于汉代,繁盛于唐宋,曾在长达800年的时间里被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庆祝。
在这一天,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,称为“祓禊”[fú xì],祓禊是集体活动,必在河滨,并须定时举行。此后,又增加了祭祀宴饮、曲水流觞等活动内容。
孤陋寡闻的我专门查了一下什么是“曲水流觞”,结果被古人浪漫得一塌糊涂:曲水流觞,是夏历的三月上巳日人们举行祓禊仪式之后,大家坐在河渠两旁,在上流放置酒杯,酒杯顺流而下,停在谁的面前,谁就取杯饮酒,意为除去灾祸不吉,后来发展成为文人墨客诗酒唱酬的一种雅事。
时至今日,“三月三”节日依旧在壮族、侗族、布依族、瑶族、黎族、畲族、土族等少数民族中流传,并仍被视作一个隆重而盛大的节日,例如,云南大理每年三月三日举行的泼水节活动,依稀还可看到古时上巳节祓禊习俗的影子。
另外,三月三也叫女儿节,或“桃花节”,是一种古代少女的成人礼,一般在这个日子举行成人礼。女儿们“上巳春嬉”,临水而行,在水边游玩***兰,穿上漂亮的衣服,踏歌起舞,以驱除邪气。
春夏秋冬四季,三个月为一季,春季中排行老三,因此把三月叫做季月。“桃花尽日随流水,洞在清溪何处边”。唐人张旭描写的景致为暮春季节,落英缤纷,好似溪水流霞,于是三月的别称又为桃月。此外三月还有晚春、暮春、蚕月等别称。
三月三的由来和习俗?
壮族:吃五色糯米饭。赶歌圩,搭歌棚。祭祖、扫墓、对歌、碰蛋、抛绣球,谈情说爱。
富有壮族特色的抛绣球比赛
汉族:吃地(荠)菜煮鸡蛋,祭祀、男女相会、河畔嬉戏、插柳赏花等。民间还有流杯、流卵、流枣、乞子和戴柳圈、探春、踏青、吃清精饭及开歌会等活动。主要流行在台湾、福建等地。
侗族:吃黄糯米饭,抢花炮、斗牛、斗马、对歌、踩堂等,亦称“花炮节”。
瑶族:称为“干巴节”,是集体渔猎的节日,并将捕获的野物鱼类按户分配,共享收获的欢乐。然后云集于广场,唱歌跳舞,欢度佳节。
畲族:吃乌米饭。祭祀祖先、***对歌。篝火会、赶舞场,火把舞、灵刀舞、竹竿舞、龙灯舞、狮子舞、鱼灯舞。还有问凳、操石磉、腹顶棍、操杠、赶野猪等民间竞技。
黎族:称之为“孚念孚”,为预祝“山兰”(山地旱谷)和打猎丰收的节日,也是青年男女自由交往的日子,人们称之为“谈爱日”。
土家族:情人节。这一天,土家族的阿哥阿妹聚在一起,以山歌为媒,以踩脚定亲,情投意合的一对。
布依族:杀猪祭社神、山神,各寨三四天内不相往来。
来历:农历三月初三,俗称“三月三”,是广西壮族人民举行歌圩的日子。壮族歌圩节的起源,和歌仙刘三姐有着密切的关系。
据说刘三姐是壮族人,出生在广西宜山一个渔民家里。从小爱唱山歌,后世的人为了纪念这位歌仙,便在每年农历三月三,刘三姐“成仙”的日子,唱山歌三天三夜,歌圩就此形成。
习俗一、赶歌圩
习俗二、抢花炮
习俗三、碰彩蛋
习俗四、做五色糯米饭
另外,祭祀踏青等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畲族银酒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畲族银酒杯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